震撼!韓國歷史今日回顧:光榮與動盪交織的十月九日

Media+ONE特派員

每年的十月九日,在韓國歷史上都承載著一系列意義深遠的事件,從文化創新的里程碑到政治上的動盪,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變革與發展。

回溯至西元1446年,朝鮮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於這一天頒布了劃時代的《訓民正音》。這項創舉由世宗大王李祹與其子文宗大王李珦主導,標誌著韓文字母系統的誕生,對於韓國的語言文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使文字得以普及,影響深遠。

進入近代,西元1901年,大韓帝國為應對民生困境,設立了「惠民院」,旨在提供醫療與救濟,展現國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到了1945年,隨著二戰結束,駐韓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廢除了十二項日本帝國主義時期遺留的惡法,其中包含嚴苛的《治安維持法》,象徵著韓國邁向自由與民主的轉變。

文化方面,1957年,韓文學會歷經長達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了共計六卷的《韓文大辭典》編纂工作,為韓語研究奠定堅實基礎。在1964年東京奧運期間,北韓田徑選手辛今丹在日本與闊別十四年的父親奇蹟般重逢,這場跨越國界的父女團聚,感動了無數人。

政治層面上,1979年,當時的韓國內務部(現行政安全部)宣布逮捕了「南朝鮮民族解放戰線籌備委員會」的成員,顯示出當時政局的緊張。1983年,一起震驚國際的恐怖襲擊發生在緬甸仰光:總統全斗煥訪問時,在昂山將軍墓地遭遇北韓策劃的襲擊,導致十七名政府高官不幸罹難,十三人受傷,留下歷史的傷痕。

然而,建設與榮耀也未曾缺席。1985年,漢城(現首爾)奧林匹克大橋正式動工,這座橋樑不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也象徵著韓國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一步。1994年,韓國馬拉松好手黃永祚在廣島亞運會上勇奪金牌,為國家贏得無上榮譽。

進入新世紀,2000年,北韓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趙明祿罕見地訪問美國,引發國際社會對兩國關係發展的廣泛關注。2001年,第八屆亞太地區大學校長會議在漢城(現首爾)舉行,促進了區域內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2011年,韓國代表隊在國際青年奧林匹克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綜合成績榮獲第一。

近年來,2014年,韓國國立韓古爾博物館隆重開館,旨在傳承與推廣韓文的歷史與價值。而最近的2022年,北韓再次向東部海域發射兩枚短程彈道飛彈,加劇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提醒著世人地緣政治的複雜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