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中兩大強權的貿易戰火再度升溫,掀起了新一波全球市場動盪。起因於北京突如其來地收緊稀土出口管制,此舉立刻引發了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烈反彈,他隨即揚言將自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00%的關稅。
雖然兩國在言語交鋒後,似乎又各自放軟了姿態,聲稱協商空間仍在,並暗指對方才是導致市場不安的罪魁禍首。分析指出,中國將稀土視為國家戰略壟斷的成果,但在川普「2.0版」的全球關稅戰中,中國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成為最積極回應美方攻勢的對手。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揭示,中國透過對川普第一任期的深入觀察,已有效摸透其「交易政治」風格與戰略。在北京應對川普2.0貿易戰的過程中,積極向白宮遊說,尋求重大讓步,甚至公開要求美國明確「反對台灣獨立」,以此作為交換貿易協議的條件。
這引發外界好奇,中國是否已精準掌握川普的談判策略,進而在美中貿易戰中佔據主動?抑或是低估了美國的強硬反彈,誤以為手中的稀土足以有效反制川普的關稅大刀?這波風波甚至可能影響到即將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原本已大致確定的「特習會」如今也蒙上了一層未知數。
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的資深研究員藍若思教授向Media+ONE特派員指出,中國領導人或許能洞察川普的驕傲與弱點,但也可能誤判了他的底線。她提醒:「川普與強勢領導人相處融洽,但一旦他們觸及他的耐心極限,他便會猛烈反擊。中南海應當警惕這一點。」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全球中國中心研究員宋文笛則評論,美中雙方正上演一場高風險的「膽小鬼遊戲」。他解釋,雙邊關係中的摩擦是否被放大成政治議題,往往取決於政治決策,而非單純的政策因素。
宋文笛進一步分析,川普的戰略之一是「主導權測試」,若中國在他的威嚇下讓步,川普便能為未來數月的美中關係定調。然而,北京讓步的可能性不高。畢竟,習近平已連續執政13年,他無需靠一場與川普的雙邊峰會來證明自己的地位。
即將到來的韓國APEC峰會,原本備受關注的「特習會」如今前途未卜。
川普上週末透過社群媒體宣布,將自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以回應中國針對稀土礦產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稀土礦產是從消費電子產品到軍事裝備的關鍵戰略物資。川普在社群平台上直指中國的行動「極其激進」,並指責其「壟斷全球供應」。不過數日後,他又改口表示不必過於擔憂,一切終將順利解決。
中國目前掌握全球逾九成的稀土加工產能。中國商務部將這些進出口管制措施,解釋為符合國家安全考量的合法保障,而非針對特定國家的報復行為。美中雙邊關係的這一發展,清晰地反映出兩國競爭的激烈程度。
彭博新聞分析最新的「戰況」指出,中國的反擊看似贏了面子,實則可能輸了裡子,因為中國市場和消費者信心受到的衝擊更大,同時也會促使美國進口商加速尋找替代供應來源,並重塑供應鏈。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計劃主任孫韻認為,北京似乎已養成「危險的新習慣」,總是低估華府報復的意願與能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報導,白宮目前正積極準備一系列的報復措施。
然而,也有專家強調,在美中貿易戰中,很難明確判斷究竟是中國或美國佔據主導地位或佔了上風。但顯而易見的是,雙方正處於針鋒相對的局面。兩國似乎都深信,未來誰能精準地實現經濟「脫鉤」,終結對對方的依賴,誰就能成為最終的贏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向Media+ONE特派員表示:「兩國都認為自己能承受比對方更大的痛苦。或許這是談判過程的一部分。即便如此,北京和華盛頓日益劇烈的交鋒,勢必會為全球市場經濟帶來更多波動不安。」
因此有分析指出,北京的行動是建立在對川普執政風格和戰略的長期觀察基礎上,包括他在關稅戰、科技戰和新冠疫情中的應對模式。這些經驗累積,使得中國更能有效應對川普的第二任期。川普2.0任期初期,尋求類似第一任期的「快速採購協議」,重點放在大豆等大宗商品的採購,以滿足農業州選民的需求。相對地,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則利用其高度集中的決策機制,逐步展現其堅定立場。
然而,全球市場對美中貿易戰帶來的不穩定性反應劇烈。例如,在川普強硬回應中國稀土管制後,美國股市蒸發了高達2兆美元,加密貨幣市場也出現了史上最大規模的19億美元清算。有分析認為,市場的劇烈反應促使川普放緩姿態,而中國的貿易戰政策則幾乎不受市場反應影響(或者說不在乎)。以稀土為例,中國共產黨對國有企業的嚴密掌控,輔以嚴格的媒體控制,使得經濟政策得以不受民間投資者的干擾。中南海這種高度集中的決策體系,是民主國家美國難以複製的戰略優勢。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何瑞恩曾在一份報告中總結,中國已從「學生變成了教授」。他認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在過去五年中系統性地強化了抵禦美國貿易與戰略壓力的能力。習近平上任後,中國從以往的「被動自信」——即僅在感受到威脅時才反擊——轉變為「機會主義積極」,積極抓住機會擴大自身影響力。
何瑞恩指出,這一轉變與中國相對實力的增長息息相關。川普第一任期的美中貿易戰,反而加速了習近平推動中國「自力更生」的議程與野心。從此,中南海利用美中貿易戰鞏固了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同時也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北京因此更有底氣將其在供應鏈中掌握的籌碼「武器化」,例如當前的稀土。何瑞恩強調,這意味著中國不再是「學生」,而是「教授」——它主導著談判節奏,並迫使美國適應其不斷崛起的實力。
中國外交部針對川普的關稅宣布回應表示,「若華盛頓選擇對抗,北京將相應應對」。甚至有分析認為,川普的強硬回應,部分原因可能是在消除「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臨陣退縮)的標籤。
藍若思教授向Media+ONE特派員解釋,她同意中南海已熟稔川普交易模式的分析,原因之一是習近平在川普第一任期中觀察了他四年,並在川普今年就職後的幾個月內目睹他急速推進若干政策。然而,藍若思仍強調,中南海或許應該注意到川普的決策有時是「不可預測的」,而且川普「願意被少數有影響力的聲音改變想法,無論是史蒂芬·米勒、蘿拉·盧默,還是先前的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