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於八月底在天津登場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規模被中國官方譽為該組織成立以來之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迎接逾20位國家領袖,其中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的到訪備受矚目,他們也將一同參與九月初在北京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儀式。
此次峰會背景複雜,中印邊境衝突、俄羅斯與北韓關係日益緊密,以及美國對多國施加的貿易關稅壓力,都為會議蒙上陰影。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與會國普遍感到壓力,尤其印度對美國驟升的關稅感到頭疼。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似乎希望藉由此次峰會及閱兵式,向全球,特別是美國,展現一個團結且強大的「命運共同體」。
研究機構「中南項目網站」主編歐瑞克認為,習近平將利用此機會展示「後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初步成形,並強調美國自今年一月以來針對中、伊、俄、印等國的行動未能奏效。香港大學學者芮安卓也指出,在美國似乎「斷六親」之際,中國正積極建立多邊架構,形成「志向聯盟」。
對印度總理莫迪而言,這是他七年多來首度訪華,象徵著歷經2020年邊境軍事對峙後,印中關係的回暖。近期雙方高層互動頻繁,印度外交部長甚至讚揚雙邊關係正朝「積極方向」發展。此外,由於美中印三國都面臨美國的關稅壓力,印度與中國處於相似境地,也促使雙方關係進入新階段。莫迪此行另一重要目標,是期望能在峰會上爭取對跨境恐怖主義活動的「強烈譴責」,尤其在印度對巴基斯坦採取軍事行動後,此議題再度成為焦點。
俄羅斯總統普京此次出席天津峰會及北京閱兵,是他一年內再度訪華。在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而持續遭受西方制裁之際,中國始終拒絕譴責俄羅斯,成為其重要盟友。儘管兩國友誼被形容為「上不封頂」,學者芮安卓指出這更多是口號而非現實。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的魏茨則認為,上合組織讓俄羅斯得以對外宣傳,表明其並未被國際社會孤立。他同時指出,中方視上合組織為其在中亞地區擴大經濟與安全影響力的平台,同時不干涉俄羅斯傳統上作為該地區主要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俄貿易額在2024年創下新高,但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至7月雙邊貿易額出現下滑趨勢。
上合組織成立於2001年,從最初的六個成員國擴展至今,擁有九個成員國、三個觀察員國和十四個對話夥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當前地緣政治動盪與美國政策反覆之際,中國期望透過此次峰會展現「全球南方」的團結。然而,專家也提醒,儘管上合組織作為一個日益具備號召力的平台,有助於形塑國際話語,但在處理重大安全議題上的實際效能仍相當有限。例如,印度曾因反恐聲明內容不符預期,拒絕簽署防長會議聯合聲明。此外,俄烏戰爭也讓許多成員國在維持與俄羅斯關係及遵守國際法規之間面臨兩難,顯示上合組織未來如何證明其作為一個可靠合作平台,將是一大挑戰。
Media+ONE特報員分析報導。
(内文照片為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