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ONE特派員」報導,南韓政府於10月1日首次公開承認,該國對於數萬起海外非法收養案件負有國家責任,這項聲明是在一項獨立調查揭露大量欺詐行為後數月發布的。事實上,在南韓這段歷史中,國家機器在收養過程中未能有效監督,導致無數家庭受苦,孩子們被迫遠離原生家庭。
南韓總統李在明發表聲明指出,國家未能善盡職責,並代表大韓民國向所有在海外被收養的兒童及其家庭,以及那些承受巨大痛苦的生父母們,致上最誠摯的歉意與慰問。他強調,此舉是基於近期法院判決及真相和解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這些調查揭露了在海外收養程序中存在嚴重的人權侵犯。
根據官方數據,從1955年至1999年間,南韓有超過14萬名兒童被送往海外收養。多年來,許多被外國父母收養的南韓人不斷爭取了解自身身世的權利,然而在南韓,獲取這些資訊卻異常艱難。他們中許多人聲稱,他們的親生母親被迫放棄他們,而他們的收養文件也遭到竄改,以使其在法律上得以被收養。
為此,南韓政府成立了一個獨立機構進行調查。南韓真相和解委員會在今年3月發布了一項歷史性結論,認定南韓政府透過欺詐性行為,包括「偽造孤兒登記、篡改身份以及對收養父母監管不當」,促進了這些海外收養。這項調查結果無疑是對過往國家行為的重大糾正與揭露。
該報告歷經兩年七個月的調查後發表,其中也指出「許多案例中,親生父母的合法同意程序並未被遵守」。報告更揭露,僅在1984年,就有高達99%的國際收養申請在一天內或隔天就獲得批准。委員會同時批評當局未能有效規範收養費用,導致國際收養演變成一項由利潤驅動的產業,而非以兒童最大利益為優先。
國際收養最初是在韓戰(1950-1953)後展開,旨在將韓裔母親與美國士兵父親所生的混血兒,從一個推崇單一民族的國家送走。隨後,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隨著南韓走出戰後貧困並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國際收養迎來爆發性成長,為當地收養機構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這段歷史凸顯了社會背景與政策選擇如何深刻影響個人命運。
李在明總統表示,即使到了2020年代,每年仍有平均超過百名兒童被海外收養,但這些近期案例並未納入本次官方調查範圍。在當前南韓保守父權的社會中,許多未婚的年輕母親仍面臨被迫在孩子出生後放棄他們的困境,這也成為目前收養兒童的主要來源,顯示社會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
今年7月中旬,南韓承諾將重組其公共收養體系,並將不再依賴國家監管鬆散的私人收養機構。南韓衛生部官員金相熙(Kim Sang-hee)表示:「國家現在將完全承擔起確保所有被收養兒童安全與權利的責任。」這項改革目標是建立一個更透明、更以兒童權益為中心的收養制度。
早在1998年,前總統金大中在與海外被收養者會面時也曾表達歉意,他當時說:「我衷心感到非常抱歉。我堅信我們對你們犯下了嚴重的不公。」然而,他當時並未承認國家對這些數十年來濫用行為的責任。此次李在明總統的聲明,則代表了南韓政府對於過往錯誤最全面的正式承認,希望能為受害者帶來遲來的正義與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