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週三(9月10日)以壓倒性票數否決了《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框架條例草案》,這項草案原旨在提供海外已婚同性伴侶在港登記並享有部分權利。此結果不僅對香港的平權運動造成重大衝擊,也成為《香港國安法》實施及選舉制度改革後,首個遭立法機關否決的政府提案。Media+ONE特報員觀察,這項裁決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該草案是為回應香港終審法院2023年的判決而提出,當時法院要求港府在兩年內建立「替代框架」,以法律形式承認同性伴侶關係。儘管旨在賦予同性伴侶在醫療決策、探視權及身後事宜處理等方面的基本保障,草案仍因其僅限於海外註冊伴侶的條件而受到批評。
在立法會表決前,社會各界對於這項草案的態度呈現兩極化。根據政府統計,收到的逾萬份意見書中,高達八成反對,主要擔憂對傳統婚姻及家庭價值觀的衝擊。相對地,支持者則強調政府應尊重法院判決,並展現香港的多元與包容。最終,立法會以71票反對、14票贊成的懸殊比例,否決了這項草案。
法律界人士指出,雖然此次否決不構成藐視法庭,因為終審法院的判決屬於「宣告性」而非強制執行,但這意味著香港持續處於違憲狀態。未來在涉及性/別小眾權益的司法案件中,港府及公營機構恐將更難以勝訴。專家預期,政府未來或需透過行政措施來應對相關問題,以避免更多訴訟。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對結果表示失望但尊重,並表示將與律政司討論下一步措施,不打算申請延期。當年提出上訴的前民陣召集人岑子杰也表達深切遺憾,認為政府未能履行憲制責任,並將與法律團隊研究後續行動。國際特赦組織及萌家香港等平權團體則對此結果表示擔憂,呼籲當局應推動更具前瞻性的法案,確保所有香港市民都能享有平等尊嚴的生活。
(内文照片為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