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Media+ONE特派員報導,日本在經歷八年冗長討論後,其首款緊急避孕藥(俗稱事後避孕藥)終於獲得藥廠「Aska Pharmaceutical」的製造與銷售許可,正式進入一般藥局販售。這項政策變革引發各界關注,畢竟全球已有逾九十個國家允許事後避孕藥在藥局自由購得。
然而,日本的「自由販售」仍設有特殊限制:雖然未成年人購買無需家長同意或年齡限制,但藥品仍被標示為「需諮詢藥師之藥物」,且女性必須在藥師面前服用。這項規定旋即引發實務上的困境,因為事後避孕藥需在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方能有效,時間越晚效果越差,但日本多數藥局週末並不營業,無形中限縮了取得藥物的黃金時機。此外,該藥品價格約介於40至51歐元(約新台幣1300至1700元)。
過去,事後避孕藥在日本僅能憑醫師處方取得,這使得許多女性望而卻步,特別是性侵受害者或青少年,更難以在夜間或週末等醫師診所休診時段及時獲得。
兩年前,日本厚生勞動省曾試辦事後避孕藥的藥局實驗性販售,當時民調顯示97%的受訪者支持這項措施。然而,當時的規定是購買者需出示身分證件並在醫師面前服用,且年齡限制為16歲,未滿18歲者需由家長或監護人陪同。
女性團體批評,日本醫療界存在著強烈的父權主義傾向,醫師傾向限制女性的生育自主權,深怕她們「濫用」這些權利。世界經濟論壇2021年的性別平等報告中,日本在156個國家中排名第120位,顯示其在性別平權方面的進展仍有待加強。值得注意的是,口服避孕藥直到1999年才在日本獲得批准,目前日本育齡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藥的比例僅約3%,遠低於法國的三分之一。儘管墮胎自1948年起即合法,且可在懷孕22週內進行,但事後避孕藥仍是日本唯一必須在藥師面前服用的藥物,這項規定背後的社會文化意涵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