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稀土開採活動近期引發高度關注,特別是由中國公司主導的開採,在緬甸軍政府預計於未來兩個月內舉行大選之際,使得緊張局勢持續升溫。與中國接壤的克欽邦地區,更是衝突熱點。
過去十年來,中國逐漸將其具高度污染性的稀土開採業務轉移至緬甸。根據華盛頓非政府組織地球權利國際(EarthRights International)今年五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克欽邦的重稀土蘊藏著風力發電機和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關鍵元素:鏑和鋱。該報告強調,自2021年全球綠色能源需求加速成長以來,克欽邦的重稀土開採量急劇增加,目前全球幾乎所有磁鐵都含有來自克欽邦的稀土。
然而,這種大規模的開採也帶來嚴重的環境後果。狂野的礦業開採導致河川受到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的嚴重污染。地球權利國際與當地非政府組織Bridge的採樣分析顯示,土壤和河流已被污染,且污染正迅速蔓延至境外,引起泰國當局和民眾的強烈抗議。地球權利國際的法務主任班.哈德曼(Ben Hardman)表示:「泰國北部的三條跨界河流都受到污染。泰國那黎宣大學(Naresuan University)的分析證明,河水中70%的重金屬污染源與克欽邦河流的污染物來自相同。」哈德曼強調,特斯拉(Tesla)和福斯(Volkswagen)等進口緬甸稀土的企業,必須加強對供應鏈的監管,尤其不能資助這場「稀土戰爭」。
自2021年政變以來,緬甸的政治局勢持續不穩,軍政府對全國的實際控制範圍有限。2024年底,克欽獨立組織(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zation)及其武裝部門,已全面掌控緬甸境內所有重稀土開採區。旅居法國的緬甸運動人士金志敏(Kim Ji-min)認為,掌控這些礦區正是軍政府堅持舉辦選舉的原因之一。她指出:「中國向來以這種方式進行開採,他們不直接干預,而是施加壓力。由於他們想要開採礦藏,就會要求軍政府舉行選舉,以獲取所有合約和開採權力。」
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湯姆.安德魯斯(Tom Andrews)在一年前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由軍政府主導的任何選舉都缺乏公信力,若軍政府執意推動選舉計畫,只會進一步分裂並惡化國家情勢。報告員也呼籲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拒絕承認緬甸軍政府,不邀請其代表出席國際論壇與活動。儘管如此,俄羅斯仍邀請緬甸軍政府領袖參加納粹德國戰勝80週年紀念儀式,而中國國家主席也於今年五月在莫斯科與緬甸軍政府首腦會面。
Media+ONE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