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大秀!反美聯盟集結挑戰全球秩序?

示意圖-中國外交大秀!反美聯盟集結挑戰全球秩序? 示意圖-中國外交大秀!反美聯盟集結挑戰全球秩序?

近期,中國接連在天津舉辦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在北京舉行抗戰勝利八十週年閱兵,一系列外交盛事備受全球矚目。多國元首齊聚一堂,其中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出席尤為引人關注,這也使得外界對中國領導下的「反美聯盟」是否正逐步成形,產生諸多討論。

美國總統並未受邀,而出席的各國領袖大多是面臨美國制裁,或因貿易戰與美方關係緊張的國家。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刻意將這兩場活動安排在同時舉行,無疑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外交展示,旨在彰顯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並挑戰由美國主導的現行全球秩序。

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公開批判當前的世界治理體系充滿「冷戰思維、霸權主義與保護主義」。他隨後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強調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等五大原則,並主張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提升開發中國家的代表權與發言權,反對將少數國家的「家規」強加於人。

根據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偉德寧與退休外交官董雲裳的觀點,這些事件預示著一種「軸心」或聯盟的浮現。他們認為,這些國家對西方單邊行動心存不滿,並渴望全球秩序能更符合自身利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亨麗塔·萊文也指出,北京試圖削弱美國的領導地位,並利用二戰勝利的歷史正當性,來包裝其以中國為中心、更符合其威權體制利益的全球野心。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曾銳生教授認為,在美國前總統川普變幻莫測的關稅政策下,中國成功向全球南方國家展現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的穩定力量。然而,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的林和立教授則觀察到,儘管中國的「戰狼外交」姿態有所收斂,但習近平仍致力於倡導一個「非美國」的「世界命運共同體」。

閱兵期間,俄羅斯、北韓與伊朗三國領袖的同台,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台灣官方媒體引用不具名人士的說法,批評這場閱兵形同「邪惡軸心嘉年華」,質疑這些國家結盟對民主世界構成威脅。學者牛犇在社群媒體上更提出疑問,這是否是「威權軸心」的首次高峰會。偉德寧教授也坦言,這場閱兵恐將強化外界對「邪惡軸心」成形的印象。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記者會上重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宣稱其超越自私和保護主義,打破個別國家的霸權思維。此理念自胡錦濤時期提出,經習近平深化並寫入中國《憲法》後,頻繁出現在中國與各國的聯合聲明中。雖然該理念具體實施方式仍不明確,但北京已成功爭取到多國的口頭支持。

然而,偉德寧教授指出,「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推廣成效有限,部分原因在於其與戰前日本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概念相似,尤其在曾受殖民的東南亞地區引發警惕。不過,曾銳生教授認為,許多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與中國經濟關係緊密,且中國並無殖民歷史,因此其推廣較不易被視為帝國主義。

對於中國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能否持續投入資源推廣「世界命運共同體」並成為「領頭羊」,林和立教授抱持疑問。儘管如此,部分觀察家認為,中國此次外交大秀對習近平個人也有實質政治作用,有助於他重新鞏固國內「一哥」的威信。

董雲裳認為,美國前總統川普將會密切關注這些事件,並可能因此更急於與習近平會面,以尋求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羅斯施加影響力,或推動北韓半島局勢的改變。不過,偉德寧教授卻認為,這場外交秀的最大贏家可能是印度總理莫迪,他巧妙地利用這次機會向華盛頓展現其地緣政治自主性。

Media+ONE特報員分析報告。
(内文照片為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