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TikTok協議拍板?川普習近平週五通話!

示意圖-中美TikTok協議拍板?川普習近平週五通話! 示意圖-中美TikTok協議拍板?川普習近平週五通話!

Media+ONE特派員

中美兩國高層官員近期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了新一輪經貿會談,重點聚焦於備受爭議的短影音平台TikTok的未來命運,並為兩國元首的後續通話與峰會鋪路。中方代表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及貿易代表李成鋼領銜,美方則由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共同參與。這場在馬德里舉行的會議,是自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四月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以來,兩國進行的第四輪貿易磋商,顯示雙方關係在經歷波折後逐漸趨穩。

會議結束後,美國總統川普透過社群媒體「真相社交」發文指出,這次歐洲貿易會議進展順利,並透露美中雙方已就一家「美國年輕人非常希望保留」的特定公司達成協議,明顯指向TikTok。他同時宣布,將於本週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電話通話。

中方也對此次會談表達了正面評價。根據新華社報導,貿易代表李成鋼表示,雙方在馬德里的兩天會談,有效落實了兩國元首先前達成的共識,針對TikTok等關鍵經貿議題進行了坦誠、深入且具建設性的交流。

在TikTok議題上,中方重申堅決反對將科技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或武器化。李成鋼強調,中方絕不會以犧牲國家原則、企業利益或公平正義為代價來達成協議,並將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及中資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審批技術出口事宜。不過,他也話鋒一轉,表示中國政府尊重企業意願,支持企業在符合市場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公平的商業洽談。

TikTok在美國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美國最新的禁令要求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必須在9月17日大限前,將TikTok的美國業務出售或剝離給非中國買家,否則將面臨下架。在此之前,川普總統已三度延長此期限,使得馬德里會談恰好趕在此重要關頭前進行。

儘管雙方是否達成具體協議仍不明朗,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後強調,相關商業條款將能同時保障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與TikTok的「中國特色」。他更透露,美國威脅關閉TikTok在美業務,促使中國放棄以關稅減讓換取TikTok剝離的要求,最終促成了「馬德里框架協議」的達成,證實TikTok協議並未與關稅減讓綁定。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王京濤則指出,中美雙方尊重企業意願與市場規律,透過美國用戶數據與內容安全、業務委託運營範圍等知識產權使用授權的方式,解決了TikTok的問題,並已達成基本共識。中方將依法審批相關技術出口與知識產權授權事宜。李成鋼補充說明,中方同意這些共識,是基於其符合雙方利益的判斷,也顯示雙方認識到穩定健康的中美經貿關係至關重要。美方也表達了在減少投資障礙及促進經貿合作方面的合作意願。

貝森特進一步透露,這次會談的重點並非TikTok交易的細節,因為商業條款已由私人方達成,政府層面僅需批准此框架。

關於關稅爭議,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透露,目前的關稅緩衝期將於11月10日屆滿。她表示,若兩國經貿談判持續朝積極方向發展,美國將會考慮延長緩徵期。

然而,TikTok推薦演算法的控制權歸屬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北京此前明確表示,不願放棄這套被視為字節跳動最核心資產的技術。中國早在2020年就將推薦演算法等技術納入出口管制清單,實質上賦予政府對任何相關轉讓的否決權,這為演算法控制權的移交帶來制度性障礙。

美國國會的審批程序同樣充滿變數。根據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在2024年通過的法律,字節跳動必須剝離TikTok,否則將在美國禁用。立法者的主要考量是擔憂中國政府可能藉此獲取美國用戶數據或進行影響力操作。儘管川普總統已三度延長執行期限,但此做法在政治層面並未達成共識。

外界普遍猜測,剝離後的控制權將與今年四月的方案類似:不直接轉移推薦演算法,而是將TikTok美國業務從字節跳動分拆,成立一家總部設於美國的新實體,由美國投資者持有多數股權並負責營運。同時,透過技術許可、數據本地化、源代碼託管及第三方安全審查等安排,盡可能隔離中國母公司對美國用戶數據及產品迭代的影響。在股權結構上,將由現有美國機構投資者與新的財團共同組成控制性股東,字節跳動僅保留少數、非控制性的權益。

部分民主黨議員質疑總統延期執行的合法性,並認為今年四月提出的交易方案可能無法符合法律要求。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被問及中國是否會保留持股時,表示尚未最終確定,並將於週五與習近平通話時進一步確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湯姆·科頓則劃下紅線,強調任何有意收購的美國投資者都必須與中國「徹底切割」。若國會最終否決相關協議,川普政府的迴旋餘地將十分有限。今年一月,最高法院已裁定相關法律並未違反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保障,為國會的立法路徑提供司法背書。

雖然馬德里會談釋出積極訊號,但新一輪所有權結構的具體細節,包括持股比例、治理架構與技術控制權分配,仍需在複雜的政治與監管限制下逐一敲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會談前,川普曾致函北約國家,呼籲他們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並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結束俄烏戰爭,甚至建議北約對中國徵收50%至100%的「刺激關稅」,以削弱中國對俄羅斯經濟支持。然而,貝森特在馬德里對此態度有所軟化,表示美國不會在沒有歐洲協作的情況下,僅以中國購買俄羅斯能源為由,單方面對中國施加刺激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