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中東崛起:從「高端平價」到挑戰與隱憂

示意圖-中國車中東崛起:從「高端平價」到挑戰與隱憂 示意圖-中國車中東崛起:從「高端平價」到挑戰與隱憂

根據Media+ONE特派員報導,中國品牌汽車近年來在中東市場展現驚人的成長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中東地區的汽車出口量已突破每年百萬輛,相較於2019年的15萬輛,短短五年內飆升超過六倍,這股強勁的勢頭正逐步改寫當地汽車市場版圖。

過往海灣國家偏愛路虎衛士或日產途樂等經典SUV車款,但現在,許多駕駛者開始轉向中國品牌。來自巴林的賈法爾·海基分享,他五年前購買中國長安SUV時,就被其先進的技術功能和卓越的組裝品質所震撼。他指出,中國車不僅專注於多元的娛樂功能與安全配備,設計也日益精進,外觀吸引人。他更強調,同價位的日韓車款難以提供前後雷達與多重感應器等高階配置。

雖然西方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印象多聚焦於電動車,但在中東,汽油與柴油車款依然備受青睞。沙烏地阿拉伯的納賽爾·馬里便將其美國吉姆西育空換成中國捷途的汽油SUV,因其具備媲美德國車的豪華配置,但價格卻親民許多。他特別稱讚捷途的真皮內飾、高階音響、大螢幕、外置攝影機和全景天窗等,認為其配置甚至超越部分日本車。

總部設於杜拜的CARMA媒體監測公司研究指出,高達79%的沙烏地受訪者對中國汽車持正面看法,這與他們實際的使用經驗有密切關聯。紐約顧問公司AlixPartners預測,中國品牌在中東及非洲的市佔率將從2024年的10%增長至2030年的三分之一以上。儘管中國因加沙戰爭議題導致聲譽受損,中國汽車在以色列市場仍快速擴張。然而,以色列與西方國家普遍擔憂中國車輛搭載的大量感應器與網絡設備可能構成隱私及國家安全威脅,以色列軍方甚至已禁止中國製車輛駛入軍事基地。

杜拜汽車記者戴米恩·里德觀察到,當地民眾對中國品牌汽車的詢問度呈現爆炸性成長,甚至連過去專為中國政要打造的紅旗品牌,也開始進軍豪華車市場,挑戰寶馬與奔馳的地位。然而,目前中國車在重型越野車領域仍顯不足,車主們最常提及的問題是缺乏後備零件和完善的維修服務。海基就曾為了一顆軸承等待五個月,其他車主也因零件昂貴難尋而徹底放棄中國車,甚至感到「被騙了」。

為了解決這些「成長中的煩惱」,部分中國車企已積極在中東設立零件分銷中心,更有超過十項新計畫宣布在埃及、土耳其、阿爾及利亞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建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工廠。其中,埃及有望成為重要的製造樞紐,預計將有六大中國車企在此設廠,產品將出口至中東及歐洲市場。這些投資除了創造當地就業機會,也可能引入先進技術。然而,若這些工廠僅限於組裝業務,而非導入更精密製程與技術培訓,那麼中國汽車在中東市場的浪潮所能帶來的深遠經濟影響,將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