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週消費轉型!旅遊旺電影冷,經濟迎挑戰

Media+ONE特派員報導,中國剛結束的十一黃金週假期,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全國主要零售與餐飲業的營業額相較去年同期成長2.7%,全國範圍內的人員流動量平均每日高達3.04億人次,增長幅度為6.2%。

微信支付的國慶中秋數據報告更指出,假期前五天的消費總額,比今年五一勞動節假期大幅增加了10%。

這份數據也揭示了中國消費模式的顯著轉變。例如,出境旅遊與縣級區域旅遊兩者皆呈現強勁成長,顯示消費者對不同類型旅遊體驗的偏好。同時,年輕族群已成為假期出遊的主力。值得注意的是,電影院線市場表現疲軟,而現場演出活動卻空前熱絡,這些都反映出中國消費結構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

在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消費扮演的角色日益關鍵。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國際貿易情勢惡化的背景下,國內消費已然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

專家分析,今年下半年中國的消費市場將面臨巨大壓力。此次黃金週的消費數據,不僅是檢視消費力道的關鍵指標,也為即將於10月20日發布的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等重要經濟數據提供了重要的觀察依據。

一項引人注目的趨勢是,在這次黃金週期間,實體現場表演活動廣受民眾歡迎,反觀電影院的觀影人數與票房收入卻雙雙衰退。這明確指出中國民眾在文化娛樂消費選擇上,出現了明顯的轉變。

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的統計,10月1日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僅達18.35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減少13%。電影數據平台貓眼專業版的資料顯示,假期觀影總人次為5008萬,年減4%,總放映場次也下滑12%。

然而,虎鯨文娛發布的《2025國慶假期文娛消費報告》卻揭示了另一番景象:10月1日至6日期間,全國線下現場演出活動的總觀演人次達到194萬,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9.5%。

由此可見,親臨現場觀看演出的體驗,已成為更多人的選擇。電影票房及觀影人次相較於2019年超過50億元的黃金時期,已近乎腰斬,甚至還不及疫情期間2021年的43億元。儘管如此,若從全年整體來看,電影產業的消費表現依然不俗,這主要歸功於年初動畫電影《哪吒2》的熱賣以及超長的上映期間。

第二個趨勢觀察到,中國的出境旅遊市場呈現「兩頭熱」的現象:國際旅遊與縣域旅遊皆蓬勃發展。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假期期間每日平均出入境遊客數量突破200萬人次,創下近年來的新高紀錄。

微信支付的交易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假期前五天的跨境支付筆數相較去年同期增長21%,其中紐西蘭的微信支付筆數更驚人地增長了131%,義大利的增幅也達到一倍。

國慶假期出境旅遊人數顯著成長的關鍵因素,在於過去一年多來,中國積極推動與多個國家的互免簽證及過境免簽政策,大幅降低了中國旅客出國的門檻,提升了旅行便利性。

在國際旅遊目的地方面,日本、韓國以及港澳地區仍是熱門選項。然而,過去深受中國旅客喜愛的泰國市場,其吸引力卻明顯下滑。今年黃金週期間,前往泰國的旅客僅約20萬人,比2024年同期減少了24%。即使泰國旅館業者降價促銷,也難以挽回中國遊客的熱情。

同時,中國境內的旅遊偏好也出現了新的轉變,縣級行政區的旅遊逐漸興盛。美團旅行的報告指出,假期第一天縣域旅遊的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1%。這種國際旅遊與縣域旅遊雙雙走紅的現象,反映出中國旅客消費習慣的日趨多元化。

第三個顯著趨勢是,年輕族群已躍升為旅遊市場的主力,而銀髮族群則更偏好在非高峰時段出遊。從這次黃金週的整體出行結構來看,各世代之間的旅遊習慣呈現鮮明差異。年輕世代的消費意願較高,而中老年族群則傾向於避開人潮,選擇在假期的前後錯開高峰期旅行。

根據旅遊平台飛豬發布的2025年中秋假期出遊快報,95後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預訂人次在所有年齡層中佔比最高,達到近四分之一。

同時,美團旅行的數據也顯示,20至30歲年齡段的機票與火車票訂單佔比超過一半,這進一步證實了年輕族群在黃金週旅遊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媒體報導指出,中老年族群由於時間較為彈性,多會選擇在節日假期前後錯開尖峰時段出遊,這種模式有效延長了黃金週對整體消費的帶動效應。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副教授彭博然(Bruce Pang)接受CNBC訪問時指出:「這次黃金週在中國全國範圍內釋放出一股強勁的能量:創紀錄的出行人次、熱絡的商業活動,以及新的消費趨勢,都為國內需求注入了堅實的推動力。」然而,他進一步說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要恢復年增率轉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食品與油價相較於高點仍顯疲軟。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八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年減0.4%,但若扣除食品與能源項目,則年增0.9%。旅遊相關的價格指數在八月年增0.7%,但今年一月至八月與2024年同期相比仍下降了0.3%。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向界面新聞表示,消費結構的轉變,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對於多元化體驗的需求,例如綠色、智能科技以及文化體驗等模式。這有助於緩解部分地區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並促使經濟成長朝向更健康、永續的方向發展。

仲聯量行(JLL)則認為,儘管節日假期的消費屬於短期性質,影響可能不持久,但其在刺激短期需求、提振市場信心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黃金週不僅是經濟動態的晴雨表,更是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指標,預示著中國經濟在深度調整中獨特的發展趨勢。

對中國經濟而言,今年下半年的首份經濟表現成績單將於10月20日揭曉,屆時將公布第三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

野村證券先前一份報告指出,由於關稅戰的影響,部分企業為了規避潛在的關稅風險而搶先出口,這可能導致下半年出口成長動能減弱。

此外,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以及去年啟動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零售業的拉動效應也將逐漸放緩。再者,隨著中國政府對消費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場,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的通貨緊縮壓力。這些多重因素的疊加,預計將使中國經濟在下半年的需求端面臨巨大挑戰。